胎记

胎记

概述:胎记(burthmark)为良性蓝色斑状损害,通常位于腰骶部,蒙古族婴儿的发病率可达90%。为先天性真皮黑素细胞增多症,因婴儿生来即有,故又名儿痣。组织学上可见黑素细胞停留在真皮深部,故又称真皮黑变病(dermal melanosis)。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,以腰骶部及臀部多见。因黑素颗粒位于较深部位,在光线的Tyndall效应下,呈特殊性的灰青色或蓝色。随婴儿生长,蒙古斑色泽逐渐转淡,或消失,对机体亦无任何危害,可不作特殊治疗。

流行病学

流行病学:胎记常见于东方人或黑种人中,蒙古族婴儿中发生率可达90%以上。罕见于其他种族人中。

病因

病因:黑素细胞在胚胎时期起源于神经嵴,11周左右开始移入表皮,到14周时表皮黑素细胞数目增多,到20周以后,此细胞数目趋于稳定。

发病机制

发病机制:胎记的发生是由于一些黑素细胞向表皮移动时,未能穿过真皮与表皮之交界,停留在真皮中所致。

临床表现

临床表现:好发于腰骶部、臂部,偶见于股侧或肩部。呈灰蓝、暗蓝或褐色,边缘不明显,渐移行为正常肤色,患处除色素改变外,无任何其他异常。一般始于胎儿,生后一时期内加深,以后色渐转淡,常于5~7岁自行消退,不留痕迹。

并发症

并发症: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。

实验室检查

实验室检查:组织病理:表皮基本正常。真皮中可见充满色素颗粒的黑素细胞,其树枝显著延长、变细,呈微波状,广泛散布在胶原纤维之间,排列与皮面平行,细胞多巴染色阳性。

其他辅助检查

其他辅助检查:目前暂无相关资料

诊断

诊断:出生时即有,几年内消退,一般不难诊断。

鉴别诊断

鉴别诊断:
    1.蓝痣  颜色更深、界清、且高起皮面。
    2.细胞性蓝痣  为大的结节或斑块,隆起于皮面,出生时即有,可伴发复合痣或发生恶变。

治疗

治疗:未有恶变报道,无需治疗。

预后

预后:几年内消退,不留瘢痕。

预防

预防: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。

轻触这里
关闭目录

目录

Copyrights 2005-2022 导医网 版权所有